抓住數字化、智能化這一核心,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
核心提示
生產力就是競爭力,先進生產力就是核心競爭力,新質生產力就是優質競爭力。新質生產力突破了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以高質量、高效能為基本要求,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基本特征。大力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能有效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賦能新興產業打造核心競爭力,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
彭勁杰
新質生產力有別于傳統生產力,是現有生產力的躍升,涉及領域新、技術含量高,依靠創新驅動是關鍵。新質生產力特點在“新”,關鍵在“質”,落腳在“生產力”。其中的“新”,是指新技術、新模式、新產業、新領域、新動能;其中的“質”,是指物質、質量、本質、品質;其中的“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最活躍、最革命的要素。新質生產力的提出,不僅意味著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更體現了以產業升級來構筑新的競爭優勢、贏得發展的主動權。
新質生產力代表生產力的躍遷,其核心就是數字化、智能化。數字化引領生產力,智能化增添發展動能。推動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協同發展,著力加快資源要素、結構、空間布局和市場等方面的協同融合,是當前我省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最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推動我省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以“機器換人、數據換腦”為出發點,全面提升企業在設計、生產、管理等各環節的智能化水平,依靠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依靠產業升級構筑未來競爭優勢。加快我省“智改數轉”,有利于打破產業鏈的大數據孤島,有利于生產信息的縱向集成和產業鏈的橫向集成。以數據驅動引領企業運營和業務模式創新,進而形成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新質生產力。
著力強筋健骨,夯實數字基礎
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產業融合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新動力;營造良好的數字生態,有助于集合行業上下游相關企業、行業科研機構和政府公共部門等的創新力量,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的發展打造“數據空間”。
加快我省三大關鍵支撐智能化轉型。著力強化以電力為基礎的智慧能源支撐,加快智能電網建設,打造能源配置綠色平臺,構建“多元互補”能源供應系統,使電力供應更加智能、高效和可靠。
著力強化以算力為代表的新基建支撐。對標綠色數據中心用電效率(PUE)、環保效率(CUE)、資源效率(GUE)、用水效率(WUE)等綠色核心指標,對全省51個數據中心進行整合和提質改造,融合多元算力,將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打造成為綠色普惠的智算中心,讓智能算力像水、電一樣,成為城市重要公共基礎資源,為用戶提供功能豐富、使用便捷的智能算力、算法服務和個性化開發服務。
著力強化以科技創新為重點的動力支撐。以產業應用技術研究為根本,以產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為目標,以開展合同科研和技術轉移為重點,著力跨越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死亡之谷”,推動產業應用技術研究成果轉化跨越“1到10”關鍵階段。
打造引才聚才“湖南樣本”。人才是推動新質生產力形成的主體性力量,培育數字人才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舉措。要從勞動者自身著手,以教育為本不斷提升勞動者自身的素質和技能,讓青年人才在“4+4科創工程”中挑大梁,在打造“三個高地”中唱主角,在攻克“卡脖子”技術中當先鋒。
著力謀深謀遠,提升數字能力
創新的本質在于能持續不斷提升企業價值,以十倍創新提升用戶體驗。“十倍創新”涵蓋了“顛覆性創新”“革命性創新”以及“從0到1的創新”等,其核心理念是“創新產品只有比現有產品好十倍才會有壓倒性的優勢”。通俗來說,就像高鐵和綠皮火車、汽車和馬車、微信和短信的對比。數字化、智能化是“十倍創新”的基礎,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方面著力提升。
以擁抱“互聯網+”AI技術推進金融創新。全球數字金融正發生顛覆性變化,無論美國的PayPal、Square,還是中國的螞蟻金服、微信支付、微眾銀行、京東金融等獨角獸,作為顛覆性創新力量,正在侵入傳統金融業的商業腹地。金融創新能極大推動資本要素的聚集。
以“鏈式”數字化轉型作為創新突破口。加大以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中小航空發動機及航空航天裝備等龍頭企業為主力軍、1787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生力軍的“鏈式”數字化轉型升級力度,推動形成“大企業建平臺、中小企業用平臺”的協同發展機制,形成上下游、大中小深度融合的數字化協同發展生態。
構筑多層次數據安全防護體系。完善數據分級分類管理機制。以“數據使用更安全”為目標,以“數據分級分類管理、角色授權管理、場景化安全管理”為核心理念,著力構建以數據安全管理體系、技術體系和運營體系為架構的全周期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加快數據要素化、資產化,充分發揮平臺化服務銀行和區塊鏈、物聯網等金融科技創新優勢,積極參與區域性數據共享流通機制探索和數據要素交易市場試點建設。
著力放大優勢,拓展數字應用
做強做優做大湖南數字經濟,應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產業鏈創新突破作為主攻方向。推動邊云協同、工業算網、TSN、IPV6、信息模型等新技術部署,構建體系全、質量優、韌性強的數字產業鏈、供應鏈。聚焦應用場景創新和行業注智賦能,以典型場景為重點,分行業制定數字化轉型路線圖,加快數字技術在產業鏈各環節中深度應用。在“鏈”上,鼓勵鏈主打造高質量數字平臺、產品和服務,拓展數據鏈、服務鏈,帶動上下游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在“圈”上,拉動供需對接,培育集聚一批專業數字服務商,打造產業協作生態圈,融入數流全球化和全球數流化大潮,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
加強數字社會數字化智能化建設。聚焦民生保障重點領域,運用數字技術解決社會公共難題,深度開發各類智能化便民應用,加快發展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社保、智慧就業、智慧文體、智慧住房、智慧助殘等,推進信息惠民。推進我省學校、醫院、養老院等公共服務機構資源數字化。加大配套數據信息開放共享和應用力度,推進線上線下公共服務共同發展、深度融合,積極發展在線課堂、互聯網醫院、智慧圖書館等,加強智慧法院建設。
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一方面,分級分類推進我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統籌推進物聯網感知設施、通信系統等納入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市政公用設施、建筑等物聯網應用和智能化改造。加快推進城市數據大腦建設。夯實城市信息模型平臺和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加快完善城市數據資源體系。數字技術賦能智慧社會新生活。運用數字孿生技術,以數字技術推進城市治理智能化。另一方面,大力推進全省數字鄉村建設。針對目前行政村通信網絡信號質量問題,構建面向農業農村的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建立涉農信息普惠服務機制,推進鄉村管理服務數字化。探索建設智能小區,發展數字家庭,拓展數字生活體驗,在交通調控管理、環境保護、村容整治、食品安全、治安維穩等諸多方面,深化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應用。
提升數字政府服務效能。聚焦一體化推動、一張網布局、一條鏈加持,構建整體運行、共享協同、服務集成的線上線下服務型政府,高標準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加快完善評價、考核、監督與推廣機制,加快完善基于數據、技術、管理、服務、安全的統一標準規范體系,高起點推進標準規范體系建設。深化“一件事一次辦”品牌升級,加快“跨省通辦”“一網通辦”等新服務模式落地,推廣“湘易辦”助力“指尖辦、掌上辦、移動查”,高質量推進業務流程再造革命。加快區塊鏈可信數字化落地,率先布局區塊鏈可信數字化核心引擎,加快國產化替代步伐,加快實施企事業單位及金融、教育、能源、醫療、交通國產化升級工程,高水平推進軟件適配生態建設。著力提升數字預警研判能力水平,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精準咨詢;夯實一體化政務平臺,為政府推進數字化治理提供強有力支撐;提升智慧服務水平和法治水平,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高效服務。
?。ㄗ髡呦岛鲜≈袊厣鐣髁x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委黨校特約研究員,教授、博士)